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RSS聚合
网站地图
首页
影视频道
地图
杂志
市场
行业
人物
生活
文化
交易
交流
视频总汇|行业焦点|时事报道|联合访谈|业界人物|企业视点|木材辅料|美店美器|区域巡礼|专家讲堂|联合风采
滚动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 红木国标 >> 正文
标题检索
全文检索

红木领域浪潮涌 众口纷纭《红木》国标

2014/6/23 11:18:00 来源: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作者:褚振远

2013年以来,红木家具价格水涨船高,涨价波一个接着一个,截止到2014年4月,红木家具价格也依然在高位上,没有任何放缓或者下跌的迹象。虽然消费者市场上销售情况出现了相对冷清的状态,但也只能认为是消费者用购买行为来修正高价格的一种观望态度。很多消费者对此情况不甚理解,也一直想找到红木家具价格为什么日益高涨的理由。

红木国标

日前,笔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几个活跃在红木家具市场里的消费者,试图对上述状况有一个比较理性的分析。出乎预料的是,大家几乎都把红木家具价格高涨的原罪归到了《红木》国标上。大家比较认同的一个观点是,目前价格居高不下的状况是由《红木》国标造成。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红木》国标是红木产业的阶段性产物,作为一个国家的行业标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更有言辞激烈的消费者认为,应该取缔《红木》国标。那么,消费者究竟如何看待《红木》国标呢?

价格高涨,《红木》国标之过?

消费者张先生,北京市某局干部,现年55岁。张先生说,他今年50来岁了,喜欢上红木家具,也是最近这几年的事儿。以往他逛市场的时候,自己的收入情况还有能力支撑他放开手去购买几件比较喜爱的玩意儿。自去年起,他就不怎么敢再随心所欲地去购买了。因为眼下的红木家具价格实在是高得离谱,有点让人接受不了。用他的话来说,现在的红木家具价格就跟蹦极差不多,也正是因为这个,才使他开始关注红木家具价格高涨的成因来。

红木国标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觉得红木家具价格高涨是由于生产企业的原因,为此,他多次骂生产企业黑心。他没想到的是,有几次他和朋友聊天,说起红木家具生产企业如何控制价格借机涨价,朋友告诉他说,其实生产企业也有一肚子苦水。比如说红木家具原材料价格,这些年简直是翻着番地往上涨,远的不说,就拿大红酸枝来说,去年以前什么价儿?现在是什么价儿?翻了足有一倍还拐弯儿。这个,增加了生产成本,连红木生产企业也控制不了。

张先生还发现,目前的红木家具市场上,主流产品就是那么几种材质,几年前是紫檀的,近两年是大红酸枝的,今年呢?又改成缅甸花梨的了!而且这几年往往是单一材质涨价较快,其余材质即便涨上去,幅度也不高。为什么会这样?据他了解,这些材料在国外稀缺不假,可原产地的价格并没有国内这么离谱。再仔细一琢磨,他发现,这几年连续爆出涨价风潮的,100%是《红木》国标中的树种,而且目前涨价的原材料产地都在东南亚。“一切就跟事先计划好了的一样,这不是邪门吗?”他说。最不可思议的是,每次涨价前,我们国内的舆论都会表现出惊人的趋同性,如同整个价格体系后面有一双黑手在进行操纵一样。很显然,这种国外政策和国内舆论的趋同,让他很快就明白,一定是资本市场在作祟。资本市场的逐利性决定了红木珍稀材料价格上涨成为必然。无独有偶,这个涨价次序是根据《红木》国标中所列的树种而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红木》国标成了资本的帮凶。

他说,《红木》国标为5属8类33种,跟中国距离近的红木原材现在几乎都开始涨价,而且是轮着来,给人一种按《红木》国标索骥的感觉。也因此他认为,红木家具价格高涨,《红木》国标难辞其咎,起到了特别坏的作用。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版权声明:本站是中国红木新闻第一门户,享有《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中式生活》杂志、《中华木作》杂志、《红木买家》杂志及本站原创文章的全部知识产权,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的任何网站、媒体均不得转载、摘编,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 网站编辑:李玉华 ]

延伸阅读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行业知名品牌推荐
 
 
 
文字推荐
 
一周排行
本栏最新
一周排行
热卖商品
热卖商品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