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RSS聚合
网站地图
首页
影视频道
地图
杂志
市场
行业
人物
生活
文化
交易
交流
视频总汇|行业焦点|时事报道|联合访谈|业界人物|企业视点|木材辅料|美店美器|区域巡礼|专家讲堂|联合风采
滚动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 书画茶艺 >> 正文
标题检索
全文检索

《三希堂法帖》和阅古楼

2007/7/25 11:44:00 来源: 作者:


三希之《快雪时晴帖》


三希之《中秋帖》


三希之《伯远帖》

  在中国的书法名帖当中,晋代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墨迹。清代乾隆皇帝执政之初,由于处在所谓“太平盛世”,更兼弘历本人酷爱书法绘画,喜古代书画的收藏,因此,当时皇宫内廷名画名帖的珍藏盛况空前,蔚为大观。乾隆十二年(1747年),弘历收得了王家父子(王羲之、王献之)的两幅名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视为稀世珍宝,藏于养心殿西暖阁内,取名“三希堂”。
  乾隆为了永远保存这些书法精华,命吏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蒋溥等人主持,将内府所藏法书墨迹集刻汇帖,并请了当时的镌刻能手摹刻于石上,定名为((三希堂石渠宝籍法帖))。历代刻制的汇帖中,连宋代著名的《淳化阁帖》、《大观帖》在内,大多是从别帖翻刻的。由于编选鉴别不够审慎,因此,有不准确之处,而且多是刻予木板之上。《三希堂石渠宝籍法帖》则不然,是由原帖直接用墨迹钩摹,并刻于质地油腻、硬度大的“铜青石”上,再加以镌刻者工艺精湛,因此,刻出的成品体势严谨,神韵俱备,保持了各家原作的风格,大大超过了历史上其它汇帖翻刻的水平,成为我国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后来乾隆又命在西苑(即北海)琼岛岸边建了一座造型别致的阅古楼,将四百九十五方刻石嵌装在楼壁之上,以利永久保存。
  阅古呈楼半圆形,左右环抱,上下两层,中为不大的天井。乾隆为建此楼曾题诗一首,诗曰:“宝籍三希卒法珍,好公天下寿贞珉,楼正四面开屏幛,神聚千秋作主宾”。
  阅古楼所藏《三希堂石渠宝籍法帖》,共收集了我国魏晋以来直到明末历代书法家一百三十五人的三百四十件作品,刻于四百九十五块石上。其中除晋代三位大书法家的杰作之外,还有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的作品、北宋著名书法家苏轼的手迹。可谓洋洋大观,成为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部古代法书典籍。
  《三希堂石渠宝籍法帖》问世后,历朝曾有不同的拓本,除乾隆时期的初拓本外,后又有嘉庆、道光、成丰、光绪时期的各种拓本。到了民国以后,那些军阀政客、御用文人也附庸风雅,勾结帖商加以传拓,一时拓本繁杂,良莠不齐,刻石也受到不少损伤。过去拓本中以乾隆初拓本为最好。拓工精细,字口严整,墨黑如漆,光亮可鉴。
  2007年北京文物出版社根据乾隆初拓本,影印了这部法帖,引起了我国书法界、艺术界以及外国朋友们的广泛注意。这也是我国解放后第一次影印出版的大型《法帖》。
(编辑:墨海泛舟)
延伸阅读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行业知名品牌推荐
 
 
 
文字推荐
 
一周排行
本栏最新
一周排行
热卖商品
热卖商品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