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RSS聚合
网站地图
首页
影视频道
地图
杂志
市场
行业
人物
生活
文化
交易
交流
视频总汇|行业焦点|时事报道|联合访谈|业界人物|企业视点|木材辅料|美店美器|区域巡礼|专家讲堂|联合风采
滚动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 设计先锋 >> 正文
标题检索
全文检索

中式元素与设计(二)

2012/12/17 11:22:00 来源: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作者:佚名

 

在此,对中国传统元素做了笼统的归纳,对室内空间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式家具符号

中式的家具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现代我们所能见到的中式家具,可以说是浓缩后的经典,所以也就具备了极高的融合性,在任何一个空间内都能表现出它特有的气质。设计师在设计选用家具时,除了考虑家具本身的材质,往往更注重的是家具内在设计体现出的一种中国人的家具智慧。

例如中式的椅子,有太师椅,官帽椅,有圈椅,不同的椅子有着不同的尺寸,其中清代太师椅最大,常放在正厅中。包括中式的罗汉床,有点像加宽的长条椅,没有架子,通常放在书斋午休时用。这些中式家具其实都不想我们通常所想象的古老和死板,取而代之的是亲近自然、朴实、简单而内藏丰富意涵。

每一件中式家具都是空间中的一个细节,每个细节都决定着这个位置的气质,只有细细的品味,才能悟出一些哲理来,它独特的魅力也会吸引很多的视线。不过材质、线条、色彩搭配的不到位,很容易收到相反的效果,为了让空间更加的富有内涵,适当的选择中式元素,才能让居室散发古雅而清新的魅力。

2.中式的装饰元素

中式的一些象征性的装饰手法,体现着中国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如蝙蝠,鱼等较常见的装饰图案。原因是“蝠”与“福”谐音,寓意有福。“鱼”与“余”谐音,可寓年年有余。包括“梅、兰、竹、菊”等图案则是一种隐喻。借用植物的某些生态特征,赞颂人类崇高的情操和品行。

3.中式设计中的文化和思想

其实中国古代人对生存环境的研究和追求所到达的高度远远超过了现代人的想象,之前的一些设计思想,放在现如今也与现代人的想法相谋合的。

中庸曾经是中国人最信仰的生活哲理,其实现在也是如此。不过现在使用更多的一个词是适度。适度是为了达到一种平衡,在环境设计中达到一种现代与古典的平衡也是一种艺术。

由五行八卦演发的阴阳平衡、气场圆通,都是中式思想空间的特色,所以有专家指出,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优点很符合当今“生态环保、节省能源”的世界思潮。地道的中式风格,是从空间型制开始的。正因为建筑的围合是一种艺术,所以我们在大房子和小房子里的感觉是不同的。中国式样的建筑空间,一种是宫殿,例如故宫。第二种是民居,第三种是园林。传统的中式民居,是围合院落式布局,一般包含厅堂、卧房、书房三个主要区域。整体上有礼制的特点,在功能上更存宜人之处,房子的长、宽、高处于合适的比例上,才能实现冬暖夏凉。

4.材质的表现

传统的中式设计,由于主要运用对称均衡的手法,四平八稳,中规中距,色彩上多采用朴素稳重的颜色,材质上主要运用木材和石材,总体上显得过于陈旧沉闷。所以需要有所突破,在布局上对称均衡中寻求变化,丰富其空间变化;在色彩上增加亮色,以画龙点睛,带来活泼生气,凭添音乐的跳跃感;在材质上可以运用现代材质,采用对比手法,如使用玻璃和不锈钢灯与岩石、实木等材质的对比,则能增强现代感又不失整体中式感。

作为设计师,如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将传统的中国元素完美的融入进设计当中去是一门必修的课题。只要将提炼出的中式元素导入其中,结合实用主义和功能主义,才能形成具有特色的现代中式设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的设计师的路还很长,愿与众共勉之。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版权声明:本站是中国红木新闻第一门户,享有《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中式生活》杂志、《中华木作》杂志、《红木买家》杂志及本站原创文章的全部知识产权,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的任何网站、媒体均不得转载、摘编,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 网站编辑:李玉华 ]

延伸阅读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行业知名品牌推荐
 
 
 
文字推荐
 
一周排行
本栏最新
一周排行
热卖商品
热卖商品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