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RSS聚合
网站地图
首页
影视频道
地图
杂志
市场
行业
人物
生活
文化
交易
交流
视频总汇|行业焦点|时事报道|联合访谈|业界人物|企业视点|木材辅料|美店美器|区域巡礼|专家讲堂|联合风采
滚动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 本站专家 >> 正文
标题检索
全文检索

王世襄:文博鸿儒的艺术人生

2013/2/18 9:34:00 来源: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作者:王世襄

著名收藏家、文物鉴赏家、学者王世襄,号畅庵,福建省闽侯人,中国文博界巨擘,著名文物学家。他多才多艺,擅书法与诗词,兴趣广泛,对家具、漆器、古琴、竹刻、鸽哨等都有深入研究,并使这些“雕虫小技”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一门学问。王世襄一生勤于研究,著作等身,有《中国古代音乐书目》、《广陵散》(说明部分)、《画学汇编》、《清代匠作则例汇编·佛作·门神作》、《竹刻艺术》、《竹刻鉴赏》、《髹饰录解说》、《明式家具珍赏》、《中国古代漆器》、《明式家具研究》、《北京鸽哨》、《竹刻》、《蟋蟀谱集成》、《说葫芦》、《锦灰堆——王世襄自选集》等,其研究范围之广之深,令人惊叹。

王世襄在文物研究上所做出的成就,令他人难以望其项背,但对于王世襄文物收藏的研究并不多见,而这与其所做的学术成就是不相符的。所幸,青年画家荣宏君所著的《烟云俪松居:王世襄珍藏文物聚散实录》弥补了这一空白。荣宏君,山东菏泽人,文史大家史树青先生的弟子。这本著作对王世襄不平凡的一生做了生动的描述,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多彩而又曲折的人生画卷。

王世襄生于官宦家庭,从小的教养使他在学术和文物研究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34年,王世襄入燕京大学,先读医学,后改攻国文,尝作《鸽铃赋》,俨然大家风范,令人叫绝,而其毕业论文70万字的《中国画论研究》更是显示出他扎实的研究功底和学术眼光,如同任何其他艺术门类,对文物的研究也缺少不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从这个角度来看,王世襄可谓树世之风范。王世襄的性格中有一种乐观的精神,无论是在“风雨人生”,还是在“悲情岁月”,王世襄都能以豁达开朗的心态对待一切苦难,各种打击不但没有击垮他,反而使他有更多的时间在自己喜爱的天地里畅游。就像作者所说的:故宫开除王世襄,是王世襄的大不幸,也是王世襄的大幸,更是中国文化的大幸……如果王世襄没有被故宫除名,那么世界上会多一个著名的故宫文博学家,可能就少了一个集各种民俗学问于一身的大学者。

作者对王世襄的研究建立在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之上,因此,他的论述既宏观,也微观。对于王世襄,很多人一直把他看作一个“玩家”、“大玩家”、“老玩家”,这无疑失之于表面。而荣宏君在对王世襄的所有材料进行研究整理之后,作出如下评价:细细算下来,经过王世襄之手得以正名的中国器物,传统工艺不可胜计,明清家具、火绘葫芦、竹刻、漆器、鸽铃,乃至训鹰、养狗、放鸽、养蝈蝈、斗蛐蛐,这些曾被认为偏门的民俗与艺术,都借由王世襄的系统整理分析,得以升堂入室,成为当代“显学”。这样的评价显然是中肯的,实际上,对于王世襄所作出的贡献,学界一直没有给予应有的评价,而荣宏君的评介和论断,无疑是对这一缺憾的补正。

本书的第四章是“王世襄‘文革’抄家档案”。这一部分占据了全书的一多半篇幅,从1966年开始,一直到1986年结束,跨越了20年的时间。数量庞杂的各种档案,也在作者艰苦的整理中,得以重见天日。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个史学家才具备的功夫,但作为画家的荣宏君恰恰做到了。如果不是他的细心收集和艰苦整理,我想这些档案的纷繁复杂早就成为历史钩沉不知所终了。这些被抄走的器物清单为我们展现了王世襄收藏之丰之广,令人咂舌。从分类上看,被抄走的物件有图书、古玩、家具、字画、衣物等,种类丰富;从数量上看,每种藏品均有几百件之多,几乎可以成为一个小型的博物馆。在图书中,既有中国古代美术论著,也有世界美术论著;既有现代出版的著作,也有古代出版的著作,甚至还有难得一见的古代孤本。而古玩则更为丰富和珍贵,时间自宋至清,类型诸如铜炉、漆盒、如意、笔筒、瓷瓶、葫芦、砚台、折扇、木雕、玉石、玛瑙、图章、瓷器、钱币等等,数量繁多。家具同样丰富,几乎囊括了明式家具的所有样式,材质则以黄花梨木和紫檀木为主,仅从名目上看就令人应接不暇,这还不包括数把价值连城的古琴。字画从五代到近代,山水、人物、花鸟,总数达到300幅之多。总而言之,王世襄的丰富收藏,勾画出他对于收藏的痴迷和执着一生,而作者对于王世襄先生所藏物品的清点和整理,为研究王世襄提供了极为清晰、丰富的资料。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待这本书,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向读者叙述了一个文物大家的艺术人生,而且还从一个艺术从业者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20世纪中国波澜起伏的生动历史,这是一种具有对艺术、对人生充满感情的描述方式,而这种描述方式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术研究的新角度,这种价值是其他同类著作所不具备的。实际上,作者还有一层更为深入的思考蕴涵在此书当中,那就是,对于当代文物保护缺失的担忧。文化是需要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文化也必须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但绝不能以割裂和毁灭传统文化为代价。袒露这样的心声,显然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文化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版权声明:本站是中国红木新闻第一门户,享有《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中式生活》杂志、《中华木作》杂志、《红木买家》杂志及本站原创文章的全部知识产权,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的任何网站、媒体均不得转载、摘编,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 网站编辑:李玉华 ]

延伸阅读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行业知名品牌推荐
 
 
 
文字推荐
 
一周排行
本栏最新
一周排行
热卖商品
热卖商品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