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立娟
此款榻在第三届深圳文博会上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银奖
中国床榻出现得很早,传说神农氏发明床,少昊始作箦床,吕望作榻。榻一般指狭长而低的卧具,除个别宽者外,匠师们或称之曰“独睡”,言其只宜供一人睡卧。《长物志》载:“坐高一尺二寸,屏高一尺三寸,长七尺有余,横一尺五寸,周设木格,中嵌湘妃竹,下座不虚,三面靠背,后背与两旁相等,此榻之定式也。”北京匠师则称只有床身、上无任何装置的曰“榻”。
席地而坐的汉代,床与榻是有分工的,床不仅长,而且宽,主要为卧具,置于卧室作睡眠之用,榻身窄而长,可坐可卧,专供休息与待客用,实用功能强,很受人们欢迎。汉时流行的榻,体小轻便,有独坐和连坐之分,独坐即一人坐榻,连坐即两人坐榻,这时的榻是为尊者或客人所用,客去后可以将榻收起来,故而有“三尺五曰榻,八尺曰床”及“去而悬之”的记载。从出土的汉代家具上可以体味到,汉代由于国势强盛,人民生活比较富足,反映在家具上,也是多样多彩,华丽无比,这个时候还出现了屏风榻。屏风榻的出现,宣告了屏与榻相结合的新兴家具的诞生。汉代屏风榻,有单扇,有双扇,榻上可设帐,榻沿施坠饰,很是讲究,富丽而典雅,三扇屏风榻、四扇屏风榻床在贵族人家是极受宠爱的。
魏晋南北朝以后,榻体增大,已打破“三尺五曰榻,八尺曰床”的古训,床与榻同样担负着坐卧两种功能,因而也就难以截然分清了,人们常常以床榻统称了。
明式的榻,以无束腰和有束腰两种为常式,无束腰的榻,有的用直枨加矮老,有的用罗锅枨加矮老,有的不用矮老而代以卡子花,枨子有的用格肩榫与腿子相交,有的为裹腿做,一般都是圆材直足,方材或方纺打洼的都少见,其形式与某些无束腰的长凳、炕桌相通,与无束腰的罗汉床床身更多相似之处。传世的明式实物榻多四足着地,带托泥者极少,台座式平列门的榻在明清书中虽能看到,实物则还未发现。
清代的榻主要分为有围子和无围子两种,实物多为四脚着地,一种是榻身鼓腿膨牙,三面安活络围屏的屏风榻,大部分为清代中期以后的制品;一种为仅有后背,两侧或一侧安软枕的所谓“美人榻”,也称“贵妃榻”,更多是清代晚期以后的产品。
榻在民国时期有了一种专门的用途,就是供吸鸦片的人躺卧,榻本来有罗汉榻、贵妃榻的美称,而那时却统统称为“鸦片榻”、“大烟床”。民国时期较为高档的烟馆中,必备的陈设是烟床,所谓烟床就是罗汉榻,这种床正好竖卧其上,可以独卧,也可以两人共卧,中间放一炕桌,二人吞云吐雾高谈阔论,还可以拥妓调笑。
榻的使用不及床那样位置固定,也不一定放在卧室,时人常将其放置书斋亭榭园中,除夜间睡卧外,更多用来随时休憩。江南地区大都使用榻,即使是江南平常百姓家,也少不了“纸窗竹榻,颇有幽趣”的生活情调,尤其是在旧时文人的生活领域里,踞榻几乎成为一种社交活动和传统文化生活的象征,人们的才思和情怀离不开这种可卧可坐、可内可外、可移位搬动、自在方便的生活方式。无论有屏无屏,是长还是短,榻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传统家具最古老而最富有特色的品种之一,至今皆能给人们舒适温馨的审美享受。
(原载《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和摘编)
![]() |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