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RSS聚合
网站地图
首页
影视频道
地图
杂志
市场
行业
人物
生活
文化
交易
交流
视频总汇|行业焦点|时事报道|联合访谈|业界人物|企业视点|木材辅料|美店美器|区域巡礼|专家讲堂|联合风采
滚动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 细说家具 >> 正文
标题检索
全文检索

家具细木作的启示

2010/11/29 17:22:00 来源: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作者:王勇

细木作

明清家具在细木作工艺中,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宝贵的经验和财富,很多有意义的手工技能和技巧所表现的形式方式和形式语言,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分析、研究,就能获得十分深刻的启示。明清家具利用传统建筑中大木梁架结构的方式,完善了自宋以来家具的独立框架构造,其富有细木工艺的形体性,既大大丰富了家具结构部件构造的造型能力,又使装饰部件表现出各种式样的变化,增强了明清家具的艺术效果。

手工业时代的产品都会留下许多手工技艺特有的文化特征,这些特征往往是手工业产品不同于现代工业产品的标记、符号。借用理论上的术语,就是种种“有着意味的形式”。这些有意味的形式,常常使家具产生各种特殊的效果,给人们带来许多特殊的美感和审美趣味。这或者就是手工艺时代永恒的财富和价值。如有一方桌,一根起有双洼线的桥梁档,中间呈脊线,在与中央云头如意结子和两侧各立两短柱的交接中,充分地展现了只有运用手工艺才能表现出来的形式特点:短柱与桥梁档的脊线作倒T形相接;云头如意在与桥梁档的接合中,脊线稍稍起了变化,以“人”字形与如意的涡线相呼应,不仅突出了如意形图的形象效果,更增添了线脚丰富精致的表现力。民间匠师利用这种特有的工艺手法,为后人传递了一份富贵的文化信息。方桌在四足的内边都挖出一条洼线,与桥梁档在接合中取得了手法上的一致性,使形体在统一的线形中能上下左右四方协调。桌面的交角处则采用了皮带线形的如意头纹装饰。这种扁平的线脚与桌面面框底边线脚的制作,都需要以传统木作手工艺为基础,才能得心应手。在这里,刨、凿、铲、刻、刮等工艺手法常需一起综合运用,才能干净利落地反映出精致的设计和高度的水平。

细木作

细木作木工技能还充分地体现在类似上述的各种线脚工艺上。一种北方称之为“交圈”、江南匠师称作“接线”的手法,也是普遍而最能表达手工文化的标记。经过精心设计而富有造型功能的各种线脚,往往在相“接”的过程中,体现出家具造型品格的高低,使人们感受到形神兼备的审美意匠。江南匠师评述家具造型时,常常以线脚作为实体形象的“经络”,以交接的效果比喻为“气脉”。一件优秀的家具,正是通过手工工艺的梳理和加工,使这些“经络”和“气脉”融会贯通,赋予了明式家具一种特有的精神。

一位手艺高明的老木工曾对笔者说:“俗话讲,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尺寸就是手中造物的一种标准。尺寸准确了,造出来的家具样子就好。”传统木作工匠手中离不开的总是一把尺,木匠祖师发明的鲁班尺,在他们的眼中是那样的神圣,几乎成了行业中至高无上的神灵。有了这样的信仰和虔诚,他们才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地将每一件家具的尺度比例计算得丝毫不差,真可谓增之一分太长,减之一分太短。在细致周密的计划和一斧一凿的加工过程中,求得称心如意。

明清家具的木工手艺十分强调方和圆的关系,方则方,圆则圆,方中有圆,圆中有方,这不仅是工匠一种运行操作手力的要求,更需要有眼力和心力,做到得心应手、方圆相宜。家具许多部件加工水平的高低,就在这种方与圆的轮廓、方与圆的线形处理,以及局部与整体形象的方圆关系之中。这种关系的把握,更多地取决于手工工艺的运用和发挥,只有恰到好处,才能生趣盎然,让人百看不厌。这里没有机械的程式和固定的计算方法,完全凭借运作的经验、技能和丰富的阅历,是传统木工工艺在家具实体中艺术的升华。

细木作

红木 中国红木 红木家具 红木选购 红木家具保养 古典家具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特别提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任何网站、媒体不得转载、摘编本站原创文章,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家具细木作的启示 (2010/11/29 17:22:00)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行业知名品牌推荐
 
 
 
文字推荐
 
一周排行
本栏最新
一周排行
热卖商品
热卖商品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