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RSS聚合
网站地图
首页
影视频道
地图
杂志
市场
行业
人物
生活
文化
交易
交流
视频总汇|行业焦点|时事报道|联合访谈|业界人物|企业视点|木材辅料|美店美器|区域巡礼|专家讲堂|联合风采
滚动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 木友聊斋 >> 正文
标题检索
全文检索

揭开黄杨木的神秘面纱

2008/8/19 15:23:00 来源: 作者:

 

临风/文 宋炜/摄影

(本网原创文章)

    黄杨木虽非红木,却也光润如玉,总与红木古典家具如影随形,而且在它的点缀下,无论是方方正正的太师椅,还是描龙绘凤的大屏风,都更显华丽与珍贵。


  既然如此优良,那为什么用黄杨木制作的整件家具却很罕见呢?
  黄杨木生长在云雾笼罩的岩壁之上,以岩缝中的滴水和雨露为养分,可以说吸收天地之精华而长成。它在我国的生长范围较广,东南沿海、西南、台湾都有广泛的分布,其枝叶繁茂,不花不实,四季常青,是热带、温带较为多见的常绿植物。但黄杨木生长非常缓慢,一般四五十年才能长3-5米高,直径也不足15厘米,所以有“千年难长黄杨木”、“千年黄杨难做拍 ”( 乐器中的一种拍子 ) 的说法。
  黄杨木生长如此缓慢,自然难有大料,但因其质地坚韧,纹理细腻,硬度适中,没有棕眼(肉眼看不到毛孔),所以多用来与高档红木搭配镶嵌或加工成极其精细的雕刻作品。《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凤姐命人取来十个用黄杨木根雕成的酒杯。鸳鸯问刘姥姥:“这杯子是什么木雕的?”刘姥姥看了看,回答道:“断乎不是杨木的,一定是黄松的。”惹得大家哄堂大笑。刘姥姥自称:“成日家和树林子作街坊,困了枕着它睡,乏了靠着它坐,荒年间饿了还吃它,眼睛里天天见它,耳朵里天天听它,口儿里天天讲它……”对树木如此熟悉,为啥判断失误?并不是刘姥姥不认识黄杨木,而是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家屋前屋后都有的黄杨竟还能雕成如此精美的酒杯子,打死她也不信。也正因为如此,黄杨雕刻作品被初识者误以为是象牙制作的也屡见不鲜。但黄杨木少见有大件作品,如果出现,定是珍品。
  因能清热解毒,理气治痛,黄杨木自古以来便是制梳首选。据《本草纲目》(木部36卷)载:“世重黄杨,以其无火”、“其木紧腻,作梳、剜、印最良”、“清热、利湿、解毒”。现代医学发现,黄杨木内含黄杨素(CH18H21N03),可抑制真菌生长,故而成梳后止痒去屑效果较好。黄杨木梳子从开料到成品,一般需经过28道工序。其中极为讲究的雕、描、烫、刻、磨等工序需经传统工艺制作方法方能完成。
  著名诗人李渔非常青睐黄杨木,他在《闲情偶寄》里这样评价道:“黄杨每岁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命也。”黄杨木长得慢是大家共知的,但是至于闰年反缩一寸,倒是未有人考证过。苏轼也有诗云:“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但即便是这样,黄杨也安守困境,冬不改柯,夏不换叶,所以李渔称其为“知命树”,意即它能安于天命。也是,老天不让它长高,强争也没用。按常理,闰年闰月,树木应该多长一寸才是,黄杨非但不多长,反而缩短一寸,可见造物主对它实在太不公平了。但黄杨并不恨天怨地,而照样枝繁叶盛。所以李渔评价它有君子之风,说“莲是花中君子,黄杨就是树中君子”了。


 


本文图片由美联公司提供拍摄

(编辑:锦轩)

    本网站特别提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任何网站、媒体不得转载、摘编本站原创文章,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木中君子黄杨木 (2013/1/14 15:13:00)
·雨滋露润“黄杨木” (2012/5/15 16:59:00)
·久藏的木雕作品有灵性 (2011/10/24 9:37:00)
·黄杨木镶嵌雕如何做? (2011/9/15 9:30:00)
·叶萌春的春天 (2011/8/18 15:25:00)
·有“工”盘更美 (2011/2/22 9:06:00)
·祖孙三代戏玉环 (2012/2/27 8:51:00)
·揭开黄杨木的神秘面纱 (2008/8/19 15:23:00)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行业知名品牌推荐
 
 
 
文字推荐
 
一周排行
本栏最新
一周排行
热卖商品
热卖商品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