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RSS聚合
网站地图
首页
影视频道
地图
杂志
市场
行业
人物
生活
文化
交易
交流
视频总汇|行业焦点|时事报道|联合访谈|业界人物|企业视点|木材辅料|美店美器|区域巡礼|专家讲堂|联合风采
滚动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 学术理论 >> 正文
标题检索
全文检索

中国传统家具装饰的象征理论研究(6)

2008/5/21 13:31:00 来源: 作者:

Study on The Symbol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Furniture’s Ornament
北京林业大学  何燕丽

(本网原创文章)

4.研究背景与现状
4.1 研究背景
  4.1.1 符号理论与象征理论
  从古希腊到今天,关于“象征”的有关问题的研究从未中止过。西方历史上符号理论形成了两条相互交织渗透、又各有特点相互对立的路径,笔者姑且将其中之一称为“科学主义”的路径,另外一条称为“人文主义”的路径。前者是一般的符号学思路,研究的对象大多是记号(sign),侧重于从科学的、逻辑的和客观的角度分析语言符号的逻辑形式(或规则)极其意义问题。而“人文主义”的符号理论,侧重于分析符号的文化意义,符号与人类精神世界、生存体验及理解的关系,以及符号本身作为能指的不确定性等问题[20]。本论文所指的象征理论即人文主义的符号理论。
  本文把象征(人文主义意义的符号)理论发展史概括为四个阶段[20]:
  第一阶段:古希腊,是象征理论的萌芽和奠基时期;这一时期,为象征确定了一个牢固的哲学根基。
  第二阶段:中世纪,是象征理论的片面化时期,表现为宗教的象征主义。
  第三阶段:18——19世纪,象征的特征化时期,这个时期,符号象征理论特别繁荣于诗学和美学领域。。
  第四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这是符号象征理论的多元化时期。
  4.1.2 中国传统“意象”说
  中国古代没有 “象征”的概念,但中国古代的创作及理论中却包含着象征的种种内容。衡量一种理论和创作倾向的标准不是看它有没有某一准确相应的概念,而应看实质性的内容。象征理论与“意象”说有着非常亲密的血缘关系。
  同早期的艺术带有实用性一样,中国传统文化中“象”的概念是拟物而生的。“象其物宜”,目的是体现其象征功能。上古的造型艺术也和《易》象的象征相通。所谓“图象古昔以当笺规”(景福殿赋),表明古代绘画艺术的象征用意,而且其目的是通过象征来实现政治和道德功能。审美的象征也随着哲理、道德而逐渐滋生。传统文化中对造物原则的研究,虽然没有形成系统,但是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看法。《周易》里提到的“制器尚象”便是其中的代表。它对于器物的象形寓意造型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意象”是汉代之后逐渐形成的一个审美范畴。意象是汉代之后逐渐形成的一个审美范畴,王充已提出了较完整的意象概念。至魏晋王弼以释《周易》为名,发挥意象。他探讨了意象的创造过程。意象是意与象的统一。设计艺术是一种生命符号,它与汉字和“易象”在创造方式上有相类似的成分,形成了以“象”为基元的中国古代设计艺术理论体系。“象”是帮助我们揭示古代设计艺术理论之谜的重要契机,我们可以从基本范畴中看出,如兴象、风骨、气象、、境象、意象、意境、形神、虚实等等,与传统家具装饰的象征现象有关的重要美学思想是:观物以取象,取象以见意,境生于象外。
  以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意象”说和象征理论的相关性,如图4-1-1所示。
  总之,笔者认为:“意象”说是一种综合性的整体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身上,深深地烙下了我们民族的特点。象征作为一种意义的超越形式、深度模式或不确定方式,既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人类理性的自觉追求,是对科技理性的清醒反思。

4.2研究现状
  4.2.1中国传统家具研究情况 
  中国传统家具的理论研究上有一个发展倾向:首先是侧重于进行资料性的整理,其次是对传统家具文化的梳理,将其理论化系统化的同时,重新诠释传统以及如何与现代生活观念融合方面作了初步的开拓工作,但是与建筑的繁荣景象相比,家具理论的滞后显而易见。首先表现为贫乏性,相关理论著作不多;其次是依附性,家具的艺术文化并没有独立地加以研究,基本上是建筑、居室环境的附属之物;最后表现在实践上的缺乏原创性,停留在传统的继承和拓展上,没有真正意义地以现代的意识加以研究。
  4.2.2当代美学、史学与家具研究
当代美学潮流是:人类学走向。作为一门科学,美学主要关注的是已经和正在发生的审美文化事实,文化人类学以探究人类文化的本源为重要使命,以追求“人类历史的还原”和“文化原理的发现”为终极目标,以严谨的田野调查为主要方法,以文化整体观和跨文化比较观为核心理念。当代美学走向人类学,最突出的表现在于人类学的文化整体观对美学的影响。在人类学这种理念的启发下,当代美学一方面注重认识审美文化的差异性、族类性,另一方面极力理解审美文化的普遍性、整体性。这种文化比较方法与其整体性方法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相得益彰,使当代美学在对人类及其文化的认识、理解和描述中,变得更为完整和深刻。[99]
当代的史学潮流更加关心“结构”和“事态”,“一种因素的本质就其本身而言没有意义的,它的意义事实上是由它和既定情景中的其他因素的关系所决定。”这里的关系就是结构。
  关于美学、史学新潮流的种种论述,主要是西方美学、史学理论家针对西方美学、史学提出来的,在中国家具的文化艺术研究的当前阶段,显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以下几点[87]:
  (1)确立家具文化的整体观念。 
  (2)时代风格、地域风格和民族风格的重视
  (3)拓展传统家具文化艺术的研究
  4
.2.3 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需求和消费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表见附录一)
  分析方法:调查采用5分评价法,1分表示“非常同意”,5分表示“非常不同意”。经测试筛选,最终的测试评价语句为:
  A、我喜欢中国风格的东西,不仅仅是家具,文化的象征
  B、我把家具作为陈设,来个人性格的象征表达
  C、喜欢中国传统家具独特的艺术性
  D、这些家具是珍贵的收藏品
  E、这些家具增值价值高
  F、这些家具显消费档次 ,摆在家里气派
  G、这些家具是历史与艺术的完美体现
  H、这些家具是中国独有的人文景观和哲学思想的化身
  I、我看中这些家具的沉稳、厚重的东方气质
  J、我看中的是这些家具的美感和独特性,有助于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 
  K、这些家具帮助我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优美和创造性
  L、新旧无所谓,现在流行中式家具
  M、我是古家具“发烧友”
  N、我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所以就想买这些家具
  O、欣赏这些家具可以找到灵感和感悟
  P、这些家具怀旧,让我想起以前的生活
  Q、这些家具材料好,没有污染
  R、这些家具的雕刻图案很有意思
  S、父母长辈们喜欢这些家具

  通过因子分析,将测试语句进行分组。即将这一系列的语句进行综合,根据消费者的回答情况,将这些语句分为几大类,根据实际情况,找出每一类型中的共同因子,对这些类型的含义进行合理解释。 得出表4-2-1的结果
  4.2.3.2 分析结果:
  通过以上分析传统家具文化意义,可以认识到:当代社会中,人们在文化实践中对传统家具的消费是作为一种文化象征物而消费的:首先,借助于消费表达和传递了这样的意义和信息:自己的情趣、身份、个性、品位和认同;其次,人们对传统家具的消费,已经不再是使用功能性的消费,而是消费这些家具所象征的文化意义和艺术品位。
  4.3小结
  (1)有关传统家具装饰文化方面的研究中,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
  ①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对家具的装饰图形和纹样进行考证研究,力图发现这些图形背后的意义,从而了解其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根源。
  
② 从形式美学的角度,把这些图形作为一种装饰性的图案或纹样,对图形的构成方式、构成特点进行分析,寻找其中的构成规律。
  这两方面的研究分别解决了象征图形的意义内涵和图形的装饰设计的问题,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凭借。这些都为本论文提供了大量的借以参考的依据。
  (2)无论是西方的符号象征理论,还是中国传统的“意象”说,都提出了一个引起造物艺术思索的观点:“形”、“象”和“意”是认知的起点。人的思维、判断、联想和类比等后天的能力都是对形象认知后对以往经验的开发。中国造物艺术的“象征”和西方的“象征理论”的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对“形”、“象”和“意”信息的不同程度的整合和符号化。诉诸于符号系统之上的造物艺术的“象征”,从意义上分为以下两种形式:
  ① 表形。
  ② 表意。在这种层次上,传统造物艺术中的表达观念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这些象征性的内涵,对古人来说合乎情理,但对于今人已经有些疏远。所以,传统家具装饰的这种象征表达观念,作为设计艺术的深层次思考,也是家具设计艺术理论研究的起点问题。(未完待续)

 

(编辑:木可)

  本网站特别提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任何网站、媒体不得转载、摘编本站原创文章,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行业知名品牌推荐
 
 
 
文字推荐
 
一周排行
本栏最新
一周排行
热卖商品
热卖商品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