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RSS聚合
网站地图
首页
影视频道
地图
杂志
市场
行业
人物
生活
文化
交易
交流
视频总汇|行业焦点|时事报道|联合访谈|业界人物|企业视点|木材辅料|美店美器|区域巡礼|专家讲堂|联合风采
滚动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 学术理论 >> 正文
标题检索
全文检索

时代和家居:研究传统家具文化的两原则

2009/2/26 13:49:00 来源: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作者:本网编辑

曹静楼/文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原创文章) 

研究中国传统家具文化应坚持两个原则,不能失去这两个原则去研究:

第一、要把家具放在时代的文化背景里进行研究,是明代家具、清代家具,还是更早的唐代、宋代家具,你要放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中研究,要结合那个时代的哲学、文化理念、艺术以及美学的鉴赏能力进行研究。也就是说,要放在使用它的社会文化中去研究。

在家具文化研究中,木材只是做家具的一个材料和载体。其实细想一下,在这个“载体”当中也体现着它的人文文化,不同时代对载体的选择不同,不同层次的人对材质选择也不同,这不光有自然、政治、经济因素,也有文化因素。其中的人文文化和人文艺术是综合性的,体现出时代的特征、特点。

当然,中国家具文化往细处说还包括工艺艺术、精神文化的内容。中国人的传统理念中讲究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当然也有躺着的家具),体现的是中国文化的思想和道德观念。明代家具讲究实用,注重简洁质朴,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具体到一件家具上,比如一件躺椅,你往后一靠是S型的,坐起来非常舒服,显示的是一种任情适性的休闲文化心态。

就木材而论,特殊的生长环境造就特殊的材质。人们谈到传统家具文化,为什么要谈紫檀和黄花梨呢?一方面它们都是稀有的贵重木材,传世的多为精品;另一方面,这两种木材的颜色、纹理和中国的文化紧密结合起来,造就了一种文化的家具现象,就是黄花梨文化、紫檀文化。如果没有文化思想、艺术、美学观念投射到木材上,它也就成不了黄花梨文化、紫檀文化,而只会有木材的价值。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这讲的是材质的稀有。它的生长期非常长,不是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它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成材。但俗话又讲玉不琢不成器,一块玉再值钱只是材料的价钱,家具上体现的价值,分量最重的就是文化价值,如果没有这些文化内涵,木材也不可能有那么大的附加值。人文价值是在家具制成后在流传、使用的过程中丰富充实起来的,这里面有很多的文化内涵。

第二、弘扬家具文化不能单单就家具而论,家具离不开家居文化,你这个家具是放在什么环境中使用,它的使用功能如何体现,也需要好好研究。

比如皇帝用的宝座,场合不同,使用时的环境文化也不同。宝座无疑出现在围绕皇上的大型活动中,像太和殿的宝座,是冬至节的时候,举行盛大的典礼,皇帝上朝时用的;还有养心殿的宝座,是皇帝接待臣子向他请安、朝拜时用的。同样是皇上坐的,场合不同,功用不同,周围的布置就完全不一样,体现了不同的环境文化。另外,皇帝也有休闲的时候,那时他就不用这个宝座。在那个时代,他是坐在床上,床的垫子很软,有靠背和扶手。

家具放在家里不光为了实用,它还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的文化修养。传统家具的样式以当时的上层社会为主导,有的只为王公大臣、帝王将相使用,普通老百姓则有自己使用的民俗家具。民俗家具也有艺术性,是劳动人民创造了民俗家具的历史。历朝历代沿袭下来的家具,代表了中国家居文化象征的延续性。

时代文化背景和家居环境文化,是研究传统家具的两个原则。我们目前的传统家具行业也应该考虑到这两点,既要弘扬文化,传承艺术,又要照顾到现代人居家生活的需要和审美需求,这样,做出来的东西兼有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附加值会更高。不然的话,同样是木材,紫檀也好,海南黄花梨也好,如果粗制滥造,它一样没有价值,反而会把珍贵的木材浪费了。

红木 中国红木 红木家具 红木选购 红木家具保养 古典家具(编辑:锦轩)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特别提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任何网站、媒体不得转载、摘编本站原创文章,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行业知名品牌推荐
 
 
 
文字推荐
 
一周排行
本栏最新
一周排行
热卖商品
热卖商品
联合传媒旗下媒体:《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 《红木》杂志 | 《中式生活》杂志 | 《中华木作》杂志 | 新浪红木频道 | CCTV发现之旅红木网 | 红木网 | 红木爱好者网 | 红木之家网 | 中华木作网 | 木作之家网 |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络电视 | 红木频道(手机APP)|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内参(微信平台)
网站首页 俱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北京木成金营销顾问有限公司 © http://www.zghmgdjjw.com/ 2003 -- 2015  版权声明 律师声明
京ICP备1402363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750号-1
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